超治愈台剧《若是一个人》:过年看太扎心了吧?

几年前,网路盛行著一张“孤独等级量表”,等级越高越孤独:第一级“一个人去逛超市”,第二级“一个人去餐厅吃饭”…第十级“一个人去动手术”,而今年,因为疫情的原因,不少在外拼搏的人选择就地过年,一个人在外过年,是否你也会觉得孤独呢?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部以“孤独”为主题的台剧《若是一个人》。剧名很明显,就是这假设情境的问句一 ─“若是一个人的话,你会怎么样?”《若是一个人》在十集的篇幅里,每集再提出细项的“讨论议题”,但无论能不能做到,这都不是《若是一个人》想要告诉观众的事。因为这部戏不是在告诉你敢一个人去做这些事情,代表你很勇敢很独立,它要说的是:我们如何在孤独里看到自我。

《若是一个人》以失恋拉开“如何孤独”这个主旨,从两个人原本相亲相爱的日常,骤变成一个人的孤独感,再将视角放大至人际关系,不单单只是爱情,而是在女主角方佳莹的生活周遭里,“一个人”以各种形式出现,职场同事关系,友谊、家庭,人生,在这样一个人的生活里,有人看似悠游自在,有人焦急害怕,也有人纠结悲苦。如果说《华灯初上》是悬疑推理剧,那么《若是一个人》就像这部戏就像杜政哲版本的《离婚万岁》了,不过《若是一个人》的结构,确实也像是《离婚万岁》──在十集的篇幅里写出情境,用每一道问题让观众在里头看见婚姻百态,只是《若是一个人》写的并非单纯爱情婚姻,而是用著各种“一个人”的形式──包括最后一集最大的转折──来讲孤独寂寞,而《若是一个人》说的也不是日语,而是闽南语。

意图使用全闽南语发音的偶像剧,恐怕是杜政哲最具野心的目的之一了,有意翻转原本大众对于“闽南语剧=八点档”的刻板印象,但他也不并刻意把闽南语塑造成高端优雅的语气,在《若是一个人》里,无论是气口本来就非常好的资深演员,或是年轻演员,彼此的对白往来偶尔掺杂国语,反而更显生活感,也让演员们的整体表演看起来自然舒服,没有谁被谁抢戏的感受,甚至,在一个剧情小细节里更看得出这个“闽南语日常”的目的性──在里头唯一没有闽南语对白的角色,只有即将跟前男友再婚的未婚妻,更显出她的格格不入。不过除了闽南语之外,我最喜欢《若是一个人》裡的一个小设定。在日常生活里,社交软件已经成为我们最常使用的沟通媒介,甚至在短短的“已读”后的不回应,看到却不想说,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情绪的表达。单单只是对话纪录,在画面的表达上稍嫌平淡,而《若是一个人》直接略去对话框的展现,直接让演员穿过空间──特别是心境相似的方佳莹及丁志明──让格子里的文字转成有生活感的闽南语对白,如同意识流的舞台剧,从看著文字纪录变成一来一往的对话及聊天。透过沟通、透过电话、透过直播,不再因时间空间而拘束。

近些年台剧优秀作品不断,并且都拥有十足的野心让想说的议题,更容易被观众接受:《想见你》用时空穿越来讲青春迷惘,《谁是被害者》用连续杀人案探讨同理心,《做工的人》用喜剧及悲剧来讲述工人蓝领的辛劳,而《若是一个人》的出色,在于它用“一个人”的心境讨探,去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。

当然,在个体里我们是孤独的,我们也清楚,人生走到最后,也只能一个人面对,但在人生漫漫过程中却充满各种关系及情感,拼凑出你这个人。也许“一个人”的世界里,从来就不是只有一个人的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